標準化工作發展歷程 |
發布時間:2016-07-12 14:24:18 | 瀏覽次數: |
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,是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搞好標準化,對于組織專業生產,合理開發品種,提高產品質量,提高勞動生產率,便利使用維修等,均有重要作用。 天水鑿巖機械氣動工具研究所(以下簡稱鑿巖所)按上級主管部門所賦予的職責,從事本行業技術標準的組織和管理工作,大概經歷了如下三個發展階段,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: 1.學習和引進階段(1961年~1976年) 1961年建所時到1976年末僅制定了11項行業標準,但仍有力地促進了全行業產品的通用化和系列化水平。這個階段制定的標準完全是為了適應計劃經濟管理模式而制定的。 2.快速發展的階段(1977年~1988年) 1977年開始,鑿巖所積極宣傳和認真貫徹國家標準化政策,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作為一項重要的標準化工作來抓,并認真搞好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的TC118、TC82和TC29等技術委員會的國內歸口管理工作,在這期間,鑿巖所先后組織有關行業廠在試驗驗證的基礎上,至1985年底共制定了34項部級標準,另外還組織制定了行業內幾個重點產品的質量分等標準,為本專業的產品質量評比和創優工作,提供了依據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。同年,天水鑿巖所被原國家標準局正式確定為ISO技術國內歸口管理單位。 3.依法開展工作的階段(1988年至今) 以1988年12月29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》的發布實施為標志,標準化工作進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階段。在這個階段,鑿巖所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,強調以企業為主體制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,開始了大規模制修訂本專業領域各類標準的步伐。 1990年,在原天水鑿巖所標準化室的基礎上,由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1990年4月19日以技監標發(90)220號文批準成立了首屆“全國鑿巖機械與氣動工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”,并于1991年1月5日在京召開成立大會和一屆一次會議,并將該委員會的秘書處設在天水鑿巖所。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分別于1995年、2000年、2005年、2010年、2016年和2021年進行了換屆工作,到目前是第七屆,主任委員和秘書長均由天水鑿巖所人員擔任。每屆標委會制定或修訂的標準項目數量都在30項以上,大部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是在成立了標準化委員會后制定的。 至2022年為止,本行業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共32項,行業標準共90項,其中大部分標準都經過了3~5次的修訂,逐步形成了“面向市場、結構合理、重點突出”的行業標準體系。其中,由本所承擔制定的國家標準和和行業標準項目中,有7項曾分別獲得國家科學大會獎、部級獎和省級獎。 這些標準項目中的國家標準,大都采用了國際標準,尤其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,我們加快了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步伐,對行業標準也加快了修訂的頻次,使之更貼近市場、服務于企業,并努力與國際接軌,這對保護民族工業、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、提高產品質量、規范市場秩序和消除貿易壁壘等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。 |